圖片新聞

淅川縣張河村(cūn):石榴映紅緻富路


   大河報·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春 通訊員(yuán) 張雅峥

  近年來,淅川縣進一步開拓思路,立足于該縣的生态優勢,把生态農業和綠色扶貧結合起來,把特色産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緊密結合,大力發展軟籽石榴種植,讓一顆顆石榴果成爲群衆脫貧路上的緻富果。

  日前,在淅川縣張河村(cūn)的一個石榴種植基地,村(cūn)民王承漢正忙着剪枝、整理土地,他家是(shì)建檔立卡貧困戶,過去(qù)他隻有在外打零工補貼家用,生活壓力很大。自從政府引進了一家生态農業公司,在當地大力發展軟籽石榴産業,王承漢将自家的幾畝地流轉給企業,自己則成爲第一批産業工人。

  “我們這裏以前種小麥玉米,一年下來兩季收入五六百元,現(xiàn)在把全村(cūn)的土地都流轉給公司,每畝租金八百元,我們在閑暇時間到公司來務工,每天60元,每月平均一千五百元左右,這樣下來,一個人加上租金和在公司務工每年達到兩萬多元。”淅川縣張河村(cūn)村(cūn)民王承漢興奮地說。

  近年來,淅川縣因地制宜,按照“一鄉一業,一村(cūn)一品”的發展思路,通過政策扶植、技術指導、多方向的銷售方式來發展石榴産業。“目前,雖然軟籽石榴處于開花坐果期,但(dàn)是(shì)我們園區有近百分之五十的面積,已經有客戶通過線(xiàn)上線(xiàn)下的模式進行了訂單包銷。”河南仁和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峰介紹道,“軟籽石榴是(shì)一個勞動密集型産業,我們用當地的貧困戶和當地群衆作爲勞動力,公司每年給他們一萬五到一萬八千元的勞務收入,軟籽石榴進入第五年豐産期的時候,我們會按照1:4:5的分成模式,50%的田間地頭利潤給當地群衆。”

  爲保障石榴的産量和質量,淅川縣還聘請軟籽石榴專家做技術顧問,及時解決産業發展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。其中,該縣聘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(shù)研究所以及河南農業大學、河南省林業廳(等)石榴專家進行技術顧問,不定期爲全縣果農進行技術培訓,每年培訓10餘期。

  據了解,目前,淅川縣千畝以上軟籽石榴基地有8個,有2萬餘貧困人口通過産業發展,年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。

公司簡介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加入收藏

版權所有  華影藝源(北京)文化傳媒有限公司   

法律顧問    王偉香    北京華泰律師事務所